疾控抗疫之青年篇青春无悔,抗疫有我 —额济纳旗疫情处置工作心得体会

来额济纳旗第18天的凌晨,接到通知,我将作为第一批援额人员于6个小时后撤离。此时我心情复杂和激动,在很辛苦、很辛苦的时候,曾经特别的想回家,想自己从来没有来过;在无数个通宵的夜晚和无数个没有饭吃的时刻特别的后悔,但心里更多的是对于疫情控制的焦急,不理解为什么好多措施都是跟不上的样子,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员看起来还是之前拖沓的样子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渐渐的我也明白和懂了其中的很多无奈,这里只是一个加上游客人口只有3万多的边界小旗县,地理位置偏远,各种资源都很匮乏,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突发事件,作为第一时间赶到的队伍,作为内蒙疾控流调队员,我明白我们和其他队伍的不同,我更明白我的立场,并不是说我帮助了我尽力了就可以了,无论内蒙哪个地方出现疫情,我们永远是他们最后一步退路,这一道墙一定要守住;无论他的力量是强大还是薄弱,我的力量并不强大,我的能力也有限,但我们责无旁贷,这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原因,这也是我们5个人没日没夜支撑流调指挥中心90%的运作任务,将近10多天的原因。
从一开始的各种机制不完善,到一步步修改和推进,再到捋顺各个工作环节机制,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心血和努力;从5个人的团队到支援队伍的补充壮大,再到现在流调队近百人团体,整个过程我都亲身体验,也曾累到崩溃大哭,也曾迷惘,也曾因为凌晨采集核酸而害怕,在睡梦中自己给自己做流调,排密切接触者。今天作为第一批来第一批撤离的人员,忽然有些不舍,我在这里努力过奋斗过,我们一起努力的5个人不能一起圆满的回去,这很遗憾,还有好多好多人我还没有来得及去告别,胡杨林我也没有来得及去看,匆匆的来,又匆匆的走,可能这就是世事无常吧,大梦初醒,方知已成故事中人。
作者简介:白如玉,女,蒙古族,27岁,共青团员,大学本科,预防医学专业,就职于内蒙古综合疾控中心实验中心理化检验室;额济纳疫情处置中承担疫情分析与核心信息工作。